我市以行政审批规范化建设和窗口服务行业规范化管理为抓手,变企业来回跑为窗口协同办,实现市场主体登记(包括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1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
有针对性地对有就业意愿的群体实施全覆盖实用技能培训,落实各项就业扶贫政策,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通258辆返岗务工直通车,实现家门、车门、厂门三门相连,有序组织输出8073人务工。为保障群众生活,卯家湾还新建一所卫生院、六个社区卫生室,新建六个社区服务中心、一个派出所、六个文化活动室和物业管理用房等,形成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功能完善、产城融合的布局。
卯家湾全景图 周振兴 摄在鲁甸县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50岁的朱强银坐上电梯,来到5楼属于自己的房子。在食用菌大棚里,搬迁群众胡嘉良夫妇正忙着搬运菌棒,胡嘉良表示,如今党的扶贫政策那么好,只要自己肯干,生活肯定有前途。产业发展-扶贫车间-藤编 郭家龙 摄按照不是建一个安置区,而是建一座新城市的定位,卯家湾安置区一次性规划3.31平方公里,占地3700亩,承接搬迁安置鲁甸、巧家、永善、彝良、盐津5县的8322户35585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是全国跨县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最多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干部职工实行每天一巡查、每周一例会、每旬一约谈、每月一调度的工作机制,20天完成3000亩土地征迁,445座坟墓搬迁,1.2万平方米房屋拆迁,用时16个月,完成安置区建设。每个大棚可种植菌棒6000棒,每棒可产一公斤左右鲜菇,每年种植两季,总产量12000公斤,除去成本,一个大棚一年赚2万块钱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谈起过去和现在的日子,顾大超非常感慨。既要建起新房子,还要鼓起钱袋子。培养学生争做一名小小河岸保洁员。
举办一次以碧水绿河,净丽河道,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讲授好一堂江河湖泊环境保护课。为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爱河、护河意识,积极引导师生争做江河湖泊环境的保护者、文明生态的宣传者、美好家乡的建设者,昭通市教育体育局日前开展爱河护河系列活动。办好一期以爱河护河为主题的宣传栏。
颁发一张荣誉河长证书。组织一次以丽河画卷为主题的书画评比活动。
系列活动具体明确了活动内容、实施方式、责任单位、时间节点、优秀评选方式等,通过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师生江河湖泊保护管理的重要作用,推进以师生带动家庭,以学校带动社会的创新治水护河行动。(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 燕)一边是国家大型水电项目的支持与建设,一边是脱贫攻坚的政治考量,任何一项都需要涉及庞大的人群、数据和工作量,工作顺利推进的背后,凝聚的是昭通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奋战的结晶,也渗透着各级干部群众的心血。2020年9月4日,白鹤滩水电站云南库区巧家县金塘迁建集镇移民安置房全面封顶,成为白鹤滩水电站库区率先实现高层楼房全面封顶的移民迁建集镇,标志着白鹤滩水电站移民安置点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如今,白鹤滩水电站搬迁安置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回忆起昭通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杨亚林百感交集。移民安置规划中,巧家县是白鹤滩水电站库区移民安置数量最大的县,全县规划建设7个大型移民安置点,共修建710栋房屋,总建筑面积约312万平方米,共安置移民约1.6万户5万余人。昭通市总人口629万人,每平方公里有273人,是全省的两倍以上。
然而,绥江只是昭通水电移民搬迁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昭通把打赢脱贫攻坚硬仗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历史挑战,同时也深刻理解到这也是最大的发展机遇。
电站建设涉及昭通市昭阳、鲁甸、巧家、永善、绥江、水富6县(市、区),累计淹没土地31万余亩、房屋1032万余平方米和大量的公共基础设施以及绥江县城整体迁建,搬迁安置移民近16万人。大山、大水、大峡谷,人只能到河沟边那一小点空地生存。
老百姓很难立足于当地来实现发展,甚至还有很多地方连生存的基本条件都不具备。2020年10月20日,白鹤滩水电站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第五次扩大会议在巧家县召开,昭通市委书记杨亚林主持会议时强调,要紧扣最后冲刺阶段的目标,确定时间节点、明确重点任务,要立足昭通特别是巧家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功能分区、商住分离、集中安置的城镇化模式,确保高质量完成移民搬迁安置任务。昭通水能资源丰富,受金沙江、牛栏江等江河的纵横切割,境内悬崖峭壁耸立,气候多样,就是这样一个集山区、革命老区、深度贫困地区、民族聚集区,集资源型贫困、素质型贫困、灾害型贫困等为一体的深度贫困地区,面对支持国家大型水电站建设和脱贫攻坚的重大考量,搬迁成为昭通人最为熟悉的词语,出发成为移民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昭通农民人均耕地不足0.9亩,而且绝大多数都是石漠化、半石漠化的坡地、高寒冷凉地,常年云遮雾罩,云雾蒙蒙。白鹤滩水电站将于2021年7月1日实现首批机组投产发电。肩负着全力支持国家大型工程建设的重任,昭通历届党委、政府顾全大局、勇挑重担,总结出水电大移民工作的昭通经验,出色地完成了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的11.18万移民的搬迁安置,确保了这两座水电站的如期下闸蓄水发电和全面竣工。
2017年以来,昭通市全面启动易地扶贫搬迁民生工程,下大力气把那些不具备发展条件、生存在贫困山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的群众搬出大山,由此展开了一场足以改写历史的大迁徙。为了支持向家坝水电站的建设,绥江县实现了1年建成新县城和3个集镇、两个月完成6万移民搬迁、1个月完成库底清理的三大奇迹,并逐步探索出了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绥江经验。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易盛芳)。如今的昭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点),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已经成为矗立在昭通大地上的新地标,成为昭通脱贫攻坚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标志性工程。
十三五以来,昭通累计搬迁8.26万户35.47万人,全国搬迁规模前5位的安置区昭通就占了3个。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在金沙江下游开发建设的4座巨型水电站,涉及昭通市的就有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装机容量达3626万千瓦,接近两座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
水电开发基础在移民,关键在移民,难点也在移民。在易地扶贫搬迁中,昭通始终围绕能搬则搬、应搬尽搬、整村搬迁原则,探索创新进城、入镇、进厂、上楼安置模式,按照建设配套搬家、产业就业支撑、管理服务保障三步走思路,真正让人搬到人该待的地方,让树长在树该长的地方,努力实现正本清源、科学发展,同步实现城乡人口分布格局重构、产业发展结构重组、山区自然生态环境重塑三位一体整体推进。赤水河流域1980平方公里,生活着106万人,每平方公里有530人,是全省的4倍。2020年10月14日,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论坛在北京举办,杨亚林作了题为《易地搬迁斩断穷根 进城入镇一步跨越》的主旨演讲。
2012年,绥江县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移民时代,移民时代的绥江领导干部,被称为移民干部和搬家干部,移民搬迁时期,他们是真正的搬家专业户:既要搬移民的家、搬单位的家,也要搬自己的家、搬父母的家。昭通,在和谐搬迁的路上,用辛劳与汗水、用实践与创新,向着美好未来出发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怀滴)。要量入为出、开源节流,强化财政资金绩效管理,通过节俭支出和优化结构确保全年财政收支平衡。
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昭通市2020年市本级财政预算调整方案的报告、市人民政府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情况的报告、关于视察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还审议通过了有关人事任免事项。
要抓好各类隐性债务清理,积极稳妥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要增加债务使用透明度,自觉接受各方监督,确保每笔资金都用到刀刃上。会议强调,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在提高政治站位、案件侦办、宣传发动、联动配合上持续用力,开展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营造群防群治浓厚氛围,确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展顺利。10月29日至30日,市四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次会议。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绍雄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陶天蓉、晏祥莉、石邦云、卢登富,秘书长黄光瑞及其他常委会组成人员共计34人出席会议,符合法定人数。
要结合爱国卫生专项行动、美丽乡村建设,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健康发展,建设美丽宜居家园。会议要求,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强化预算执行的严肃性、科学性,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要压实县级人民政府的三保主体责任,切实兜牢三保底线,确保财政平稳运行。审议了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批准《昭通市2020年市本级专项预算调整方案(草案)》的议案。